关于装修的书单

Jimmy Lee

阅读|Sep 6, 2022|Last edited: 2022-9-7|
icon
Update time
Sep 7, 2022 02:53 AM
Internal status
DRAFTS
password
来源: 笨方法实验室
买楼后 1000 天,读过 50+ 本装修书,仅推荐这 10 本。
小白搞装修,强烈建议按顺序,由浅入深阅读,让你装修少走弯路,快速从不懂搞到略懂,尽量少踩坑。
我是 2020 年购买的毛坯,交付户型问题多多,曾无数次盯着户型图而没有办法,2022 年读完书中红蓝线理论之后,仿佛打通任督二脉,感觉这两年多的迟迟没有开始装修,就是在等待这一刻,赶紧拿起铅笔连夜在户型图划出了自己的构想。
作者逯薇本来是万科住宅设计师,参与过 20 万套以上住宅设计,所以尤其懂得中国人对住宅的需求,逯薇的所有书都是手绘漫画风格,轻松活泼、显浅易懂、实用性强、装修必读书。相比其他布满抽象户型图与施工图的书,这本书更适合普通人阅读,快的话,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翻完
这本书是她的第四本书,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讲述如何将商品房做到显大与增加家庭构思交流,是为本书的核心,适合所有购置毛坯房或者对精装不满意的读者改变默认户型使用。
个人以为,这一本《小家大变局》已打败以往三本《小家越住越大》,能把复杂的事情说简单真是一种能力,不断超越自己把过去的自己打败也是一种能力,能让不懂装修的人轻易懂得装修更是一种能力。
装修与住宅风格是技术,是技术就会过时,所以,我建议读《小家,越住越大》系列时,从新到旧开始看。这样一套书看下来,你会渐渐远离那些装修公司或全屋定制的样本间,而会有无限自信,会根据自己的生活需求来把控住宅设计的每个小细节。
毕竟,自己买下的房子,自己可能要住上一辈子的房子,不能太将就。与其说这套书是一套装修的常识书,更不如说给自己机会营造一种新生活方式的书。
其实,这套书无论是否买房或装修都值得看,皆因书中的知识,我视之为家的常识。
你在抖音、小红书、好好住等 App 看到的,几乎都是装修的局部技巧,例如如何设计浴室、主卧、飘窗等,这种偏实用性的技巧往往会把人带偏,以为收藏几个小视频,然后告诉装修公司将这些拼接起来就是满意的房屋,殊不知这样设计结果往往是四不像。
如果你想从头到尾了解一个人是如何设计自己房子的,如何花心思投入自己的房子的,不如老老实实看上一个作者写的,从头到尾跟踪,将各种细节毫无保留分享出来的书。
此书作者叶怡兰,专业本是居家设计,在旅行多国看过无数住宅与旅馆之后,决定重新改造自己的房屋,于是花了大心思请来著名设计师,重新根据需求设计,改造一年 ,并住上过两三年,才负责任地将这个装修过程完整写下来。
而且,这本书讲的不仅仅是装修本书,更多的是对于家的细节思考,而这些思考分享都深得我心。
家是生活的容器,把欲望与妥协都装进去,家都能容纳进去,这才是家。
不得不承认,日本人生活方式,是比较适合中国人审美的,他们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令人惊叹。这本书是为「无印良品的生活方式」丛书之一,重点展现 18 种居住方式,其中包括作家、科学家、建筑师、编辑、音乐家等,再穿插无印良品设计的住宅谈话,让你重新看待住宅与生活方式。
书中这样说:
任何人或学校都无法教给我们自己居所的建造方式,个人住所的制造方法。我们也许可以借鉴前人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却未必能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状况。重要的是,不要一开始就设定好一切,而是在岁月中让家中的一切为人而改变。
拆掉所有地板和墙壁,将一切归零也许需要一点决心。但是与此同时,只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构想又会在那里得以实现。
重新铺设地板,斟酌墙壁的材料,决定照明的质量,选择适合自己生活的厨房,逐一体验不同水龙头的使用感觉。通过亲自挑选每一张椅子,每一块毛巾,我们能将住所打造成一个完全贴合自己生活方式的地方。
学霸的家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学霸父母究竟为孩子做出那些利于学习的环境?
作者找到了 200 个孩子考上名牌初中的家庭,登门参观,采访了孩子和家长,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生活。
最后采取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方式,对孩子成功考上名校的11个案例家庭作出介绍,为各位读者详细分析家庭内部空间设置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影响
最终给出的答案是:最好的学区房,就是自己家中的学区。
很多家长贡献出全家采光条件最好的房间,刻意让孩子一个人在里面闷头学习,但这样做,只会培养出孤僻的孩子。
聪明的孩子往往不会在自己的房间里,而是选择家中让自己感到最舒服的地方学习,这些地方往往是客厅、厨房、书房、庭院……
 
装修需要理念先行,如果无法事前想清楚自己对住宅各个部件的价值与需求,后期就是无尽的妥协与懊悔,所以,提前熟悉优秀设计师对住宅的看法,以他人的思考与经验为蓝本,就容易装修出适合自己的住宅,所以这本书并不是实用的装修设计指南,而是关于「住宅」和“生活」的理念分享,更加务虚,但又更加实用。
这本书的作者是中村好文,他曾经为村上春树设计住宅,这本书的前身是他为杂志专刊写的短文合集,也是他多年来走访世界各地多位建筑大师的住宅的经验总结。
多数人以住宅为整体的硬件看待,但在中村好文眼中,住宅当中不仅构成家的核心硬件,还有核心操作系统——人,更有使用者的感受等……住宅应该以十二个因素构成:风景、套房、居心地、火、游戏心、厨房和餐桌、孩子、触感、壁龛、家具、持续住下去、光。
以上的住宅定义看似杂乱无章,无法分类,但这正是中村好文多年来走访世界各地多位建筑大师的住宅的经验总结——他说,「所谓住宅,并非只是一个将人的身体放进去,在里面过日常生活的容器,它必须是个能够让人的心,安稳地、丰富地、融洽地持续住下去的地方。」这些总结更像是家本身,无法完美定义,无法完美适配,但每人值得拥有。
例如厨房,是一个让人面带微笑哼着歌做饭的地方,不用太在意凌乱。例如书房,不必在意空间的大小,也不需要凳子,楼梯间的一个小角落就可以读书。
装修是为一个好住宅,好住宅是为自己每日生活在赏心悦目之间。在决定装修之前,你可能一直觉得好好住只是关于一张床的问题,但实际上,它关于你对家这个空间营造的理解,一切都没有复杂,但一切也都没有什么简单。
P.S. 作者后来还真的去山里改造了一座房子,房子以最少的能源维持,力求做到自给自足,实现了自己多年向往的生活。
住宅是什么?住宅是围绕人日常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今天明天,还要考虑春夏秋冬,还要考虑家庭成员变化,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装修,不是一味地填放欲望,不是一味地改变生活,而是将过去的自己,放在一个毫无拘束的新空间中,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渐次生活其中,渐次继续改变。
我们常以为家的摆放凌乱是人的懒惰造成,但如果理解了背后深层的建筑学原理,就能掌握人的习惯与住宅的住宅设计。
如果你平时有收纳的苦恼,或者家中经常凌乱,更或者你想为家中设计更合理的设计收纳空间,这本书将从日常可见的现象出发,例如停车场、商城、港口设计出发,为你讲解更合理的住宅如何营造更合理的收纳设计。
本书是増田奏《住宅设计解剖书》的续作,但我个人以为这本续作重点更突出更实用,
P.S. 目前市面也出现过各种以解剖书名义的出版的书籍,但实际关于住宅设计的解剖书,也就这两本是正源,请注意甄别阅读。
具有无印良品深刻烙印的一本书,本书最有用最重要我最无比认同的内容是第一章的大桌子。每个家中都应该有一张大桌子,最合适的宽度是一米,长度至少1.8米。大桌子是空间的中心,更是生活的焦点,大桌子可以轻易营造公共空间,可以让每个人有所互动,自然感觉,增加沟通。
书中说:每个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要素」,不是中心点,是「要素」。「要素」是一处生活的重心,要是太重视装潢便容易忽略这一点,我们生活的重心唯有确定了,才能决定其他东西的摆设。
每个家的要素不尽相同,譬如桌子,吃饭、做家务,甚至写作业,都在这张桌子上进行,桌子俨然成了居家生活的要素。一天的家族生活从这里开始,在这里结束。又如庭园,问题不在于有没有一方土地,而在于居住者的心情是否与自然有所连结。
就算玻璃杯里插朵花,放在厨房也算是庭园一景,它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户外的光线、风与水。只要用心去决定要素的位置便能打造属于我们自已的舒话生活。而那些要素不够清楚的家,会让人坐立不安,缺乏一股干劲。从桌子、电视、光线、庭园和浴室中,找出属于你家的要素,收集各种能够塑造出精彩要素的生活小智慧。
推荐一套超级实用的书,此书教你如何避开装修的坑。自开始有商品房,就开始有装修,理论上来说,历经那么多年,装修的坑应该被总结出来,且形成清单,让从事装修行业的人去给业主服务,来体现其专业价值。
但由于装修行业门槛实在太低,你在马路边随便可以找到一个装修队,水也实在太深,给了大价钱却没有得到好质量。
这本书就是一本工地指南,让你从毛坯开始就能知道整个装修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需要注意,那里可能会出现惨痛教训。即使这本书 2014 年出版,已经过去 8 年,但装修的坑一直不变,依然会有无数人掉进去的。
此书最适合拿着去工地蹲点,前面先快速浏览大概,然后到正式施工时,搬着一张小凳子,工地进行到哪个环节,就拿着这本书看到那个环节,懂不懂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震慑,即使我不说话,即使我不懂,施工队也会看得懂封面,不会认为你是好骗的人。
你一打开装修 App,多数只能看到那种空无一物,空无一人,完全没有生活痕迹的新房或样板房,直觉会认为对现在窄小凌乱的居住空间无用,但只要你看看东京风格的房子,你就会对生活释然。
所谓东京风格,就是蜗居在地价高昂的东京青年独居(少数是夫妇或一家人生活)空间的样子,二十平空间已经是这群东京奋斗青年的极限,密集且丰富,节制且放肆,方寸即天地。
书中登场的房间,没有一个像家装杂志上介绍的那般美好,也没有散发着浓浓的「和风」气息。房子虽然越大越好,但为了昂贵的租金和银行贷款而拼命工作,倒不如被自己喜欢的东西包围,过着悠闲的生活。
看完东京风格,你可能不再一味着迷整洁,也不会再高估自己的整理能力,不再低估日后的欲望与需求。
你会直视现实,你在住宅中要放婴儿车、鞋子、垃圾桶、土特产、姜葱蒜、孩子玩具、报纸杂志、杯子水壶…… 生活本就是一地鸡毛,你要正视、你要预判,你要容忍,你还要像个人一样去生活。
 
 

书籍

 

开始订阅我的关于终生学习, 生产力以及知识管理的文章. 订阅后, 您将收到我的精选文章.

©2014-2025 Jimmy Lee. All rights reserved. 公众号: 技术管理方法论
Powered By My Lovely Children